中国工程机械海外并购潮的偶然与必然
本篇文章335字,读完约1分钟
此时,中国顶级工程机械制造商正在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一系列海外并购接踵而至。虽然人们对海外并购并不陌生,但如果追溯到20年前,中国企业通常扮演着被收购的角色。这时,情况正好相反。专家认为,这股跨境M&A浪潮标志着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的逐渐成熟,是中国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海外并购集中爆发的背后,既有偶然,也有必然。
出去变强
早在2008年,在这场海外并购浪潮到来之前,中联重科就斥资2.71亿欧元收购了意大利混凝土机械企业CIFA 100%的股权。时间证明中联重科的选择是正确的。在收购cifa时,中联重科保留了原有的管理和生产团队,成为首家这样做的大型中国工程机械制造商。在过去的三年里,被收购的投洽会成功逃脱了经济危机的影响,并于2011年开始盈利。中联重科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先进的技术和营销网络的支持,发展迅速。
近期,美国经济疲软、欧债危机持续蔓延,为中国工程机械企业进口汽车零部件进行海外并购提供了绝佳机会。在工程机械发展竞争的浪潮中,一些企业抓住机遇,为中国工程机械从制造型向知识型转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企业海外M&A交易的数量和金额创下纪录:交易数量为207笔,金额为429亿美元;2012年,M&A的趋势更加激烈,收购目标多为世界级企业。中国工程机械巨头的海外收购不仅仅是拆除生产线运回中国,而是追求品牌认可度和分销网络,实现将中国推上世界最大工程机械出口国宝座的目标。
海外业务的重要性得到了强调
此时,世界工程机械市场达到1500亿美元。中国企业可以努力,走出去,获得更大的份额。2010年全球工程机械50强厂商中,中国厂商的营收占比15%,2003年仅为1.6%。根据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销售规模将达到9000亿元。要实现这种快速增长,海外并购无疑将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做大做强的捷径。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表示,将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投资并购,整合资源,培育世界知名品牌,加大对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支持力度。他介绍说,今后,中国将加快与主要经贸伙伴的投资保护协议谈判,消除市场准入壁垒,加强投资权利保护;加强企业风险预警,完善海外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指导企业应对海外反垄断审查和诉讼。
这对于处于发展转型阶段的中国来说是势在必行的。由于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阴云未散,欧洲大量企业面对产品销量减少、拖欠供应商货款与员工薪资甚至濒临破产的局面,这不仅调动了中国企业海外抄底的积极性,更为中国企业快速提高综合能力、融入全世界市场供应了不可多得的良机据汽车配件网报道。这些并购假如能顺利完成,对于加大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品牌海外影响力、吸纳国外工程机械企业先进技术、加强中国产品品质均具有实质性作用。相对比通信、汽车行业命途多舛的海外并购,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的并购之道则较为顺利。此外,在发展海外市场的同一时间,中国工程机械企业近期期还看重加强了海外商标和专利布局,为并购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并购需加强风险防范
分析师认为,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方面的经验越来越多,这些失败的案例需要正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应该允许一些失败。
虽然此时中国企业对M&A的认识已经变得成熟和理性,但风险仍然一直存在,M&A仍然需要谨慎。专业人士表示,世界上成功的M&A案例并不多。中国的工程机械企业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为什么需要那个企业?可以持股吗?资金问题可以处理吗?所以海外公司的收购要谨慎,尽量规避风险,才能真正做大做强。无论如何,M&A给了中国企业近距离参与世界市场的机会,也将加快完成工程机械“十二五”发展战略的目标——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从粗放型、模仿型、数量型到技术创新型、质量效益型。
标题:中国工程机械海外并购潮的偶然与必然 地址:http://www.1803737.com//new/17095.html
特别声明:本站的所有文章版权均属于进口汽车配件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背上述声明者,我们将追究其相干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