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甲醇车 中国CAFE法逼车企突击节能
本篇文章1639字,读完约4分钟
“工业和信息化部决定在山西省、上海市和陕西省开展为期两到三年的甲醇汽车试点工作。”2月28日,在中国汽车能源研究中心举办的中国汽车能源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高东升表示。这说明在省级试点多年的甲醇车终于得到了国家部委的支持。
关于汽车节能要求的政策并不是进口汽车零部件网络的单线推广。不久前,工信部刚刚发布了《乘用车企业平均油耗核算办法》,名为《中咖(咖啡法)》。正在发布征求意见,将于2012年7月实施。该规定将实施企业平均油耗管理制度,以严格的奖惩政策体系推进汽车产品节能管理。
“按照第三阶段油耗限值要求,汽车每百公里油耗要达到5.9升,到2020年,每百公里油耗要达到4~5升。”日益苛刻的政策法规正迫使中国汽车企业在车辆结构和技术路线上进行快速转型,而混合动力作为“过渡阶段”的车辆仍有可能成为现实可行的节能路径。
甲醇汽车试点布局
“国家能源局正在制定能源“十二五”规划,其中将包括一次性能源消耗和可再生能源的总消耗目标。汽车能源也是国家能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国家能源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丁治敏在2月28日的中国汽车能源论坛上说了这番话。
丁治敏援引该机构的预测称,从2010年到2030年,中国每1000人拥有的汽车数量从50辆增加到140辆,年增长率为5.7%。“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将给中国的能源环境带来沉重的压力。因此,调整能源结构势在必行。”
通用汽车中国科学院院长杜江凌也证实了这一说法:“2010年,中国汽车运输共消耗汽油和柴油1.26亿吨,比2000年增长85%。”
高东升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支持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使用,支持汽车企业开发使用各种能源。基于此,工信部正在上海、陕西、山西进行甲醇汽车试点,计划通过2-3年的试点工作,完成大比例甲醇汽车的适用性、可靠性、经济性、安全性、环保性的评价;明确甲醇汽车产品相关技术规范,制定关键标准,建立甲醇汽车相关标准体系。
据国家商报编辑介绍,2011年5月,工信部决定在上述三地推广高比甲醇汽油m85、m100。这是工信部首次直接参与甲醇汽油的推广,也是国家首次正式推广醇醚燃料和醇醚汽车。
事实上,虽然甲醇车在中国黑龙江、河南、山西等地已经使用多年,但吉利、奇瑞、长安等车企也相继推出了甲醇车。但由于各地醇醚燃料使用供应的限制,营销效果不显著,汽车公司供应的车辆数量也很少。
“在不久的将来,甲醇作为汽车的替代燃料是中国替代汽油和柴油的一种选择;从中长期来看,甲醇作为汽车的替代燃料,对中国的能源安全也具有战略意义。”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官员肯定了甲醇汽车作为能源替代品的作用。
中国汽车企业寻求减少消费
在节能减排的背景下,中国汽车企业正在寻求降低能耗。
“在世博会期间,SAIC集中展示了许多新能源汽车,在此之前,它仍在进行大规模的示范运营。”上海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事业部燃料电池系统部主任陈博士对《国家商报》的编辑说。
制造商重视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除了占据技术制高点之外,目前在响应《乘用车企业平均油耗核算方法》(以下简称《方法》)方面可能更有意义。
“如果以后达不到标准,处罚会相当严厉,所以未来新能源行业的压力会非常大。”一名BAIC人告诉《国家商业日报》的编辑。“自有品牌汽车公司能耗比较大,一定要想办法降低整体油耗。”
相比之下,合资企业的反应也很明显。东风本田执行副总经理陈斌波对《国家商报》编辑表示,“一定会转向小排量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以满足国家相关要求。”
据悉,《办法》中对新能源汽车给予特殊“优惠”,规定“2015年及之前,在计算企业平均油耗实际值时,纯电动和燃料电池乘用车综合工况下的油耗实际值计算为零。综合工况下实际油耗小于2.5升/100公里(含)的车型(包括纯电动和燃料电池车型)按三倍计入核算基数。也说明一辆新能源车可以抵消三辆普通车的油耗。
对于中国汽车企业来说,除了技术升级以降低油耗之外,加快新能源汽车技术模式的市场化将成为当务之急。
标题:试点甲醇车 中国CAFE法逼车企突击节能 地址:http://www.1803737.com//new/17361.html
特别声明:本站的所有文章版权均属于进口汽车配件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背上述声明者,我们将追究其相干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