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产业链 外国钢企加快进军国内市场
本篇文章994字,读完约2分钟
产能过剩一直是中国钢铁行业的痼疾,导致中国很多钢厂徘徊在盈亏线旁,但不能成为外国钢铁企业进入中国的障碍。5月底,日本第四大钢铁公司神户制钢在上海正式开设全资子公司神钢投资,负责管理和推广集团在中国的各项业务。
神户制钢并不是第一家涉足中国市场的外资钢铁公司。包括日本最大的钢铁公司新日铁。全球最大的钢铁公司安赛乐米塔尔(ArcelorMittal)等行业巨头,通过各种方式进入中国钢铁产销领域。一些后起之秀也对中国市场感兴趣。据悉,印度塔塔钢铁有意增加在华投资。 这些外资钢铁企业进入中国,首先瞄准的是中国庞大的市场。申钢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川崎博也表示,集团计划在未来5至10年内实现3万亿日元(2380亿元人民币)的营业额,其中以新兴经济体为中心的海外市场应贡献50%。中国是海外市场的焦点,未来营业额将在2600亿日元(206亿人民币)的基础上翻一番。【/h/】沈钢没有理由这么自信:尽管中国钢铁行业整体过剩,但部分细分品种供不应求。2012年1-4月,中国进口钢材555万吨。按照这个趋势,年产量是1500万吨——这不是一个小数字,世界第二大钢铁生产国日本的粗钢年产量也只有1亿吨左右。 从中国进口的钢大多是高科技含量的。高附加值产品,如冷轧薄板和电工钢,由进口汽车零部件网报道。短时间内,中国钢厂仍然无法替代这些进口产品。比如日本大地震后,华南的三家日本汽车厂商曾经经历过汽车板供不应求的现象。【/h/】其实在某些品种上,外资钢铁企业不仅不怕中国市场的激烈竞争,还欢迎中国钢厂来竞争。如不锈钢巨头芬兰奥托昆普早先在中国推出双相不锈钢产品时,公司首席执行官兰特宁告知编辑,双相不锈钢可多用在核电设备和污水处理等新兴产业,市场前景广泛。但由于该产品本身属于新材料,"需要有更多的企业参与研制和竞争,才能为其市场推广创造优秀环境。
此外,外资钢铁企业在中国的布局策略也可以为陷入困境的中国钢厂借鉴。比如神户制钢,不仅卖钢材,还卖钢材下游产品的机械设备。他们的销售收入分别占44%和33%,可以说是平分秋色。德国钢铁巨头蒂森克虏伯也是如此。对于中国用户来说,蒂森克虏伯的电梯远比其钢铁产品出名。 值得注意的是,外资钢铁企业的多元化基本上是沿产业链上下延伸的。另一方面,国内一些钢铁企业是多元化的,但也有脱离主业的,比如卖红酒。这样可能会有一定的利润,但长期来看不利于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上一篇:美国伊顿公司完成新的融资活动
标题:延伸产业链 外国钢企加快进军国内市场 地址:http://www.1803737.com//new/18125.html
特别声明:本站的所有文章版权均属于进口汽车配件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背上述声明者,我们将追究其相干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