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宁远:汽车第一大国的现实与未来
本篇文章1868字,读完约5分钟
自去年年初为应对经济危机而发布的十大产业振兴计划将汽车产业列为第一位以来,中国将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大国的事实越来越真实。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今年前8个月,中国国内汽车销量达到近1200万辆,同比增长39%以上。
据估计,今年中国的汽车销量将达到1700万辆。这意味着中国的新车销量达到了美国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尽管自去年年初以来,汽车销售乃至全球汽车行业最活跃的事件都发生在中国。例如,自去年2月以来,中国的汽车销量已经超过了美国;例如,欧洲主要汽车公司的主要利润增长来自中国市场;对于受到破产保护的前美国通用汽车来说,其中国分公司不仅是利润的主要来源,还将通用中国的控股地位转移给了中国股东上海汽车;另一个例子是吉利汽车,它曾经是一个小别墅,它只是从一个有百年历史的美国工厂福特手中买下了著名的欧洲品牌沃尔沃。但是不管多么热闹,中国,这个最大的汽车国家,已经改变了它的旗帜,来得如此之快,如此之快。“意料之外”这个词不仅是中国的反应,也让世界震惊。
然而,人们似乎完全有理由相信这不仅是现在,而且是未来。
按人均汽车拥有量计算,中国去年每千人只有47.8辆汽车,相当于美国1917年、日本1964年和韩国1988年的水平。即使中国未来的发展速度放缓,也不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达到美国、日本和韩国的水平,而只会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比如2007年将达到全球每千人144辆的水平,目前的产销量必须翻一番。
从长远来看,如果中国汽车在日本的数量达到目前的水平,最终稳定的年销量将在4800万辆左右;如果在美国达到目前的水平,最终稳定的年销量将高达6600万辆,因此可以得出结论,中国汽车工业未来增长翻一番甚至翻两番是有可靠的基础的。
与平均占用的土地、人口、能源等资源相比,中国未来的汽车消费水平与日本相近,实现这一目标是合理的。这个未来需要多长时间?
自1960年以来,经过50年的长期增长,日本汽车销量从约4万辆/千人增加到6万辆/千人,汽车保有量从10万辆/千人增加到45万辆/千人。现在已经接近峰值(2008年,日本的汽车数量已经达到454.6辆/千人,接近美国)。其年销售高峰在1990年,也就是亚洲金融危机的那一年,其总销售高峰为63辆/千人(超过了中国目前的汽车拥有量)。与之相对应,当年日本汽车的总销量为778万辆。此后,日本汽车的销量开始下降,并在过去20年里保持在500万辆左右。
从日本汽车保有量和销量的增长率来看,与2009年和2010年中国汽车销量超过45%相比,到2020年中国汽车销量将达到5100万辆的峰值,汽车保有量将达到3.7亿辆。此后,汽车的发展速度可能会略有放缓,但到2055年,中国汽车销量最终将稳定在4800万辆左右,相应的产量可保持在5000万辆左右。到那时,中国的汽车消费水平将与目前的日本基本持平。这是基于当前健康、安全和正常环境的基本分析。
简而言之,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需要45年以上的时间才能达到今天日本的汽车消费水平。从乐观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意味着自2009年以来一直是全球汽车工业之星的中国汽车工业,未来将会有巨大的发展。然而,从经济发展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角度来看,我们需要45年才能达到日本人目前的汽车消费水平。这是一个23岁的大学毕业生,他将在那时退休。考虑到这一点,中国,最大的汽车国家,已经改变了它的旗帜,真的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更不用说中国的汽车工业了,现实是没有世界品牌的市场是存在的;更不用说中国有足够多的汽车,但它们的质量并不好。更不要说交通设施和司机的质量跟不上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势头。这些缺点在中国汽车的全面超常发展中表现出来,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改变。
总之,目前,最大的汽车国家在中国换旗,但其生产和销售在中国换旗。没有汽车文明的全面准备,没有全新环保意识的推广,没有新能源技术的突破,中国未来只会是一个数量大国。
再想想,中国汽车工业未来45年的产量和销售量,即使按照目前的势头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并以超高速发展,我们能有这么多的汽车和这么多人消费汽车吗,以及适合汽车的社会环境,如制度、文化和资源配置,我们能在45年内同步发展吗?无论如何,这些要求应该比赶上或超过日本的消费水平更重要,因此有必要提前计划。
如果中国所有的大、中、小城市都变成了“大路障”,导致汽车消费水平上升,但空的汽油更差,生活质量下降,那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呢?在拥挤无序和过量排放的废气中,戴上最大汽车国家的帽子不是幸福,而是一种负担。人们不禁注意到这一点。
标题:陈宁远:汽车第一大国的现实与未来 地址:http://www.1803737.com//new/14075.html
特别声明:本站的所有文章版权均属于进口汽车配件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背上述声明者,我们将追究其相干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