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汽车人问诊自主发展三大病症
本篇文章1338字,读完约3分钟
“车的自主品牌已经到了不做就死的地步!”在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本次工作会议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张晓宇发表了响亮的讲话。自主品牌有完整的定义吗?自主品牌的品牌建设完善吗?合资自治是“灵魂回归药”还是“麻醉剂”?各种关于自有品牌在冰山下的问题值得反思。
“自主品牌”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在工作会议上,很多老车主表示,对于“自主品牌”这个名词并没有一个完整的、严肃的、权威的定义,政府和企业在面对这个概念的时候都很困惑。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名誉会长胡新民先生问:“请外国专家设计,给钱给别人,接手品牌,是独立的吗?”很多公司自己造一个车身,里面的零件都是别人买的。没有任何创新,叫自主吗?”他介绍说,在缺乏定义的基础上盲目开发自主品牌,很容易导致企业走入死胡同。【/br/】南京汽车集团原总经理朱认为,在产销第一的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中,自主品牌概念不清可能会误导我们的发展。我们今后汽车强国的目标,恐怕与这时自主品牌的发展有所分歧。因此国家和企业都要厘清这个概念。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原秘书长、北京市政府顾问陈光祖以为,尽管自主品牌这时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但也需要满足三个维度才能称为准确的“自主”。一是要有实际设计制造产品的能力,二是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三是具备重点技术,特别是零部件的技术。设计和技术可之外包,可以采购,但是一定会汽车配件网表示。模仿是允许的,但是一定有自己的创造。
合资自主权不是真正的自主权
对于此时备受争议的“合资自主权”,这些老汽车人认为,虽然初衷是发展自主权,但如果中国本土企业在合资自主权阶段进一步失去地位,不如不搞这种合资自主权。张效愚明确指出:“合资自主品牌不等于自主品牌。”他认为,虽然所谓的“合资自主品牌”可以带来学习技术的机会,生产出来的产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和加速中国汽车市场,但毕竟是外方控制的品牌,所以一定不能等同于自主品牌。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在中国独立搞合资,只是为了占领更多的市场,攫取更多的利润,但我们还没有掌握他们真正的关键技术。自主品牌合资在一定程度上只是外方“降兵”的战术,只是保证长期占领中国市场的手段和策略。【/br/】北京汽车工业协会会长、原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安庆恒也认为,合资自主时“换标路线”的意图很明显。此时,合资企业对低端市场的自主占领已经影响到自主品牌的健康发展,自主品牌唯一的市场空正在不断被侵蚀。【/br/】虽然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遇到了种种困难,但老车主们对自己品牌的未来依然充满信心。安庆恒表示,此时自主品牌汽车出口形势良好,加上科研人员和科研投入的不断增加,我们有理由相信自主品牌的发展将步入良性轨道。但中国自主品牌的发展,永远是一个“修远路漫漫,我自上而下求”的问题。张效愚最后强调,自主品牌的发展,第一,不要卑微,不仅要看距离,还要看自身优势。中国汽车行业此时处于“微增长”态势,整体仍在上行,要有乐观的心态;第二,不要怪别人。既然汽车产业是中国的支柱产业这一事实不会改变,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都必须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和政策。进口汽配网深知时不时改不了,尊重市场;第三,自主品牌要在产品结构和技术开发上找到突破口,自主品牌必须自己做!
标题:老汽车人问诊自主发展三大病症 地址:http://www.1803737.com//new/16731.html
特别声明:本站的所有文章版权均属于进口汽车配件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背上述声明者,我们将追究其相干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