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地铁港湾至中山广场站隧道单线贯通
本篇文章1480字,读完约4分钟
“洪水”严重:每天需要人工排水和疏浚八小时
大连重工制造的名为大连一号的盾构机于2010年12月28日从海港广场出发。本来计划5个月,实际上工作了15个月。为什么工作这么慢?
据北京城建集团施工单位、项目经理郭忠华介绍,该段盾构施工难度较大,超出预期。关键问题是水大石头硬。在盾构始发井施工初期,他们遭遇的第一只拦路虎是修建于日伪时期的排污暗渠,直径5米多的井壁,连接了最少3个上游排水口。其中,来自三八广场方向排水口,直径为1.4米。井壁的北侧连接一条直通大海的4米宽的水渠,水深超过了3米,万一漏水,整个始发井将泡汤。经过20多天的迁改施工,这条暗渠已化险为夷。
“洪水”造成的困难不仅仅是增加泵送能力,还增加了管片安装的难度。更大的麻烦是地下水截留的钻屑无法自动排出,每天需要额外人工疏通8小时。
晚上,施工人员在人民路进行混凝土浇筑、止水和注资作业。
特殊地质:从500米长的绿岩带中挖掘出200多公斤重的滚石
岩石是更大的问题,这一段地质变化很大。根据按规范每隔20米钻孔获得的地质信息数据,该段岩石的最大硬度为40 MPa,但实际硬度为140 MPa。这种硬度和应时的青瓷岩石分布不均匀,会对刀头造成很大的损伤。在经过500多米的绿岩带时,施工人员从土仓里拿出了200多公斤的滚石。为防止刀具过度损坏,施工人员应在掘进阶段打开仓库检查一次。严重的情况下,掘进时要换几把刀。一共换了700多刀,相当于7盘,每盘价值上百万。
除了水大岩硬这种通病,还有很多风险源,包括无数地下管道、地下电车道、地下人行通道。为了安全穿越各种风险源,施工方在人民路设置了400多个沉降观测点,在人民路沥青路面上用钢筋混凝土制成的观测定位点,埋设成排直径15 cm的小孔。这些反映地面沉降数据的观测点,有些一天要观测两次以上。根据观测数据和许多其他参数,他们严格控制土压力和开挖量,以确保地面沉降在规定值内。为了在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处理松散土壤引起的地面沉降,他们在夜间进行了五次灌浆作业,最多一次灌浆持续半个月以上。
最不可思议的是,在这条线上,盾构机不得不连续通过13条充满水的废弃人防隧道,其中一条人防隧道底部20厘米处已经浸入隧道进行开挖。因为人防隧道相互连通,漏了地下水会充满隧道,结果不堪设想。在建筑史上,曾经有过盾构机和隧道报废的案例。
为了防止人防隧道漏水,地铁指挥部组织专家对方案进行论证,对部分人防隧道进行了浇筑混凝土和注浆止水处理。
“大连一号”:15个月两站间距1383.6米
大连一号是大连地铁的第一台盾构机。已完成两站间掘进距离1383.6米,最大日进尺14.4米。人民路地下通道一目了然;为了避开地下管线进口汽配网,据悉,部分施工路段必须走弯路;另外,几乎和所有地铁路段一样,地铁线路一出站就下坡,进站前还要上坡。在设计上,这叫节能弯。列车出站时,可以充分利用重力,进站前可以降低制动能力,从而降低能耗。节能斜坡的另一个优点是使车站处于较高的相对标高,以避免洪水时淹没车站。
大连地铁二号线盾构机虽然率先完成了预定的开挖,但退出隧道后仍留在地下,等待继续完成接收井至交大站300米的开挖任务,原计划采用钻爆法施工。“大连一号”刀盘下水后一周内,盾构机将被拆除并吊出中山广场始发井,然后转移到港湾广场进行更强大配置的刀盘维修更换。此时,新刀头正在广州生产线上加工。盾构机将于7月10日再次从港湾广场出发,开始左线开挖。左线地下管线会比较密集,但随着右线开挖的经验和右线开挖同时对左线部分风险源的处理,左线开挖速度会加快,计划10个月完成。
标题:大连地铁港湾至中山广场站隧道单线贯通 地址:http://www.1803737.com//new/17279.html
特别声明:本站的所有文章版权均属于进口汽车配件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背上述声明者,我们将追究其相干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