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轮胎企业大范围开展自检测试
本篇文章1143字,读完约3分钟
对于“所有不合格产品都在中国生产”的报道,地方当局和企业都非常重视,中国轮胎企业也投入了产品的自检。此时,欧盟成员国主管当局有哪些行动?中国企业的自检现状如何?未来的对策是什么?就此问题,本文采访了杭州徐睿产品技术有限公司工业品部经理邵燕东,该公司是中国瑞奇处理中心下属的第三方轮胎多环芳烃检测机构。
编辑:欧盟轮胎制造商协会公布抽查结果以来,欧盟成员国的反应如何?
邵燕东:3月1日,欧盟轮胎制造商协会公布抽查结果后,欧盟成员国主管部门对此事件高度重视,不同程度地采取了相关措施。英国当局率先回应,英国环境署3月7日发布公告,称要对相关信息进行调查,并计划加强对国产轮胎的管理。此时他们正在对轮胎进行采样,估计官方检测结果公布后还会有进一步的管理行动。但由于欧盟轮胎制造商协会只是民间协会,他们的抽查结果并不代表欧盟官方的检测数据,只能作为官方的参考数据,所以并没有出现大范围的召回等处罚。但据报道,一些企业的产品已暂时滞留在欧盟海关,等待抽查结果。
编者:作为中国唯一能够提供欧盟要求的检测方法的机构,徐睿公司与许多轮胎公司进行了合作。此时的中国企业是什么状态?
邵燕东:从我们帮助企业测试了解到的情况来看,由于之前中国企业收到了很多欧盟进口商的调查,大部分企业都组织相关产品进行了自检测试,进口汽车零部件网了解到,由于考虑到成本和周期,很多选择的测试方法都不是官方指定的方法,导致参考效果不佳。然而,这一事件确实让中国轮胎企业更加意识到处理多环芳烃的重要性,并在检测数量和检测标准方面加强了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对增强中国企业的环境意识,加快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增强全球竞争力具有积极的加速作用。
编者:那么,据你所知,中国企业此时的测试结果如何?技术能力如何?
邵燕东:因为涉及到企业的经营行为,检测结果不太方便讲,但是从获得的一些数据来看,我们看好中国轮胎的环保性能。虽然此时中国轮胎的多环芳烃超标,但企业仍有生产环保轮胎的技术能力。
编辑:你认为中国企业建立绿色品牌的难点是什么?有什么建设性的建议吗?
邵燕东:制约中国轮胎企业建立绿色品牌的难点在于“成本控制”。众所周知,中国制造的高端轮胎并不多,而且价格低廉,所以成本控制非常重要。比如环保轮胎成本重点在环保油和橡胶上,而中国这时还没有自主的环保油生产技术,普遍使用进口油,价格比国产油要高一倍,因此成本也会增长将近一倍。再比如,工程胎、卡车胎常用的环保再生胶,中国能够生产的厂家很少,价格高昂,因此很难满足轮胎生产需要。就这时的形势,我建议中国轮胎企业应强化环保意识,采用全世界的环保标准《橡胶.硫化橡胶化合物中油的芳香族测定》(iso 21461-2006)来进行内部质量控制,加快技术创新汽车配件网报道。
标题:中国轮胎企业大范围开展自检测试 地址:http://www.1803737.com//new/18247.html
特别声明:本站的所有文章版权均属于进口汽车配件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背上述声明者,我们将追究其相干法律责任。